【0834 蓟辽和辽东的大型议事】(2 / 3)

明鹿鼎记 轩樟 4228 字 2020-02-29

。  其次,长枪方阵并不仅仅是千把号人一人一根长枪就上阵捅人,长枪方阵永远配套精锐骑兵和远程打击力量。  纯粹的长枪方阵,能被罗马拿标枪大盾射一脸。  长枪方阵防御弓箭抛射很强,最后,无论是罗马还是十字军或者中原面对游牧来去如风的弓骑兵,有条件得情况下,他们都选的不是所谓的长枪方阵,而是重装骑兵。  盔甲马甲越重越好,草原游牧民面对这些铁甲怪物,唯一的选择就是能跑多远跑多远。  几百骑士就能在上万游牧中从左砍到右把上万人硬生生打崩。  至于蒙古和建奴的骑兵,蒙古的甲胄骑兵鼎盛时期是全球最顶级的重装骑兵之一,当时世界上九成九的所谓重装骑兵在蒙古重装骑兵面前就是个笑话。  重装骑兵的问题在于人少,而且只能冲锋一波流,而真正的铁骑强大在于轻骑射,全民皆兵。  蒙古和建奴的马虽然矮小但是耐力强,耐寒补给简单,动不动就爆出十万骑兵,一人三骑。  无穷无尽的机动性,烧后方,劫补给,以战养战。  别说弄几百重骑兵,就是几千,几万,可能还是没有什么用,追不上防不住,战略上就败了。  最后打决战,轻骑兵就从阵前掠过去,专射无甲单位,重骑兵过来他就跑,等士气快崩了,重骑兵被溜差不多了,建奴的重骑兵出来雷霆一击,就可以收场了。  轻骑兵的最大作用,不是对刚,而是获取战略主动性。  是跑是拖是打,完全都是建奴说了算,这是明军和宝军打不过建奴铁骑的根本原因。  建奴铁骑绝大部分是轻骑兵,有少量的重甲骑兵。  搭配的很合理。  应付建奴的游牧骑射手,其实大明这个时候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早期火器。  可用来练火器骑兵是不可能的,操作还是繁琐,跑到马背上就更加没有射击速度。  不能久驰的重甲马去打游牧骑射手是没用的。  所以韦宝只能等待,不停的用钱和时间,等待自己的火枪骑兵能追着建奴到处跑的一天。  在韦宝看来,能对方骑兵的,还得是骑兵,只能从骑术,技战术,还有武器上面全面赶超建奴才行。  至于数量,韦宝并不打算让骑兵数量超过五千。  因为主流对手,仍然在内部,对外的话,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像建奴和蒙古这种的骑兵部队。  况且,等骑兵发展到了能对抗建奴的阶段,韦宝相信,其实不用骑兵,他的宝军光是步兵都足矣碾压建奴了。  现在对付建奴,主要还是靠热武器步兵。  当步兵数量和质量到了一个阶段,阵地战,炮战,步炮协同,建奴的骑兵还算个毛。  当然,韦宝也没有将建奴的铁骑看的多不可战胜!  在古代战争中,本子也有骑兵。  本子的骑兵归属是各领主,而每个领主手下的骑马武士数量又非常少。  因此即使大军聚合在一起的时候,也根本无法当完整的一支力量使用。  它只是很多个归属不同的小团体,无论是指挥还是配合,都非常不协调。  这也是武田家骑兵这么出名的原因。  在本子的军队里,骑兵是数量比较庞大且可以进行统一指挥的。  但即使这样,由于封建制度,哪怕是武田家的骑兵也无法在日常进行大规模的军阵操练,所以即使个人武技再出色,也不过尔尔。  当年大明骑兵对付入侵朝鲜的建奴,用的就是骑兵。  明军李如松部队只有三千多骑兵,日军合计四万人,从早上打到下午三点多,明军战损一千余人,本子方面始终无法消灭李如松部队,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了。  本子的骑兵是隶属各大名,投放也是各自投放,一个大名少则十几、几十名骑马武士,多的百来个,一拨一拨冲上去这种添油战术的后果,就是冲上去的都被明军干掉。  所以这仗下来,本子阵亡的高级武士名单每家都列出了一大串儿。  实际上在朝鲜战争中,本子在大规模野战中几乎全是败绩,就没胜过一次。  碧蹄馆一役,明军是从战略上看是撤退了,但从战果看显然是明军高比分胜出。  稷山大战就更不用说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