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了。
a a a a 权柄之后,那就是改革,王安石也该回来了。王安石会是甘奇改革的最大助力,但是甘奇显然不会按照王安石那种改革的方法去进行。
a a a a 甘奇开始琢磨起这些事情,也开始真正思考着改革的具体事项。
a a a a 除夕佳节,汴梁城内热闹非凡,甘奇家中却与平常没有什么两样,只是加了一顿大餐,给下人们发了一些赏赐。
a a a a 待得年节过了几天,皇帝宾天的消息忽然就传开了,其实连甘奇都不知道皇帝具体是哪一天驾崩的,不过这个问题也不重要,也没有必要去问。
a a a a 消息传开的第一件事,那就是召文武百官入宫。
a a a a 枢密院使甘奇佩戴整齐也就入宫了。
a a a a 一切有条不紊,太子立于高台,不坐,哀伤不已,涕泪俱下。
a a a a 相公们商量着祭文,悼词,写着要传遍天下的文章,一个大国,新旧交替是很麻烦的,从各地边境到都城,还有各国外交,皆要忙碌其中。
a a a a 还有太子登基的事情,祭祀,礼制,繁琐不已。还要安排皇帝下葬等事。
a a a a 繁琐其实是好事,至少证明这个国家没有什么问题,一切都是顺顺利利稳稳当当,一旦不繁琐了,那才是大问题。
a a a a 甘奇对这些插不上手,也懒得去插手,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皆是忙得脚不沾地。
a a a a 朝会过后,赵顼把甘奇叫到了御书房。
a a a a 御书房内,赵顼坐在了赵曙以前坐的位置上,依旧悲伤,却道“先生……我还没有准备好,我真的还没有准备好……”
a a a a 这话说出来,显然赵顼是真的还没有准备好当一个皇帝,他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自己的父亲会死得这么年轻。一个十岁的少年,忽然就要当一国之君了,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上位该做什么。而赵曙就不同了,昔日赵曙登基,已经就三十多岁了,他不是没有准备好,他是等得夜长梦多了,上位第一件事就是要稳固地位。
a a a a 甘奇直接一语“殿下莫要多想,天子就要上对得起皇天后土,下对得起黎民百姓,但求一个史书千年贤良之名。君子行大事,当鼎故革新。”
a a a a “鼎故革新?”赵顼对这个词似乎天生就有感觉,点着头“是也,当鼎故革新,昔日先生让我去琢磨田亩赋税之事,我便看到其中之痛处。那我就做这件事吧?先生以为如何?”
a a a a “陛下若是能将这件事做好,那必然名垂青史,万代赞颂。”甘奇不是在忽悠赵顼,而是要来一个默契,什么皇帝就有什么臣子,赵顼要做的,就是甘奇要做的。反过来甘奇要做的,必然也要是赵顼要做的。
a a a a “还请先生教我,如何鼎故革新?”赵顼起身,到得甘奇面前,一礼大拜。
a a a a “此时不必详谈,待得殿下亲政之时,臣当事无巨细上书来表。”甘奇得回家准备了。不外乎三件事,钱粮人,怎么管理天下的钱,怎么管理天下的人,怎么管理天下的粮食。
a a a a “那就拜托先生了。”太子赵顼又是大礼。
a a a a 甘奇连忙扶起赵顼。
a a a a 赵顼再次坐到位置上,忽然长吁短叹起来。
a a a a 甘奇疑问“殿下何事忧心?”
a a a a “唉……先生当面,也不知当讲不当讲,此事萦绕心头,这段时间久久不散。”赵顼是真有心事。
a a a a “殿下讲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