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 回马枪(2 / 3)

,就是让炮兵团来搞延伸火力压制,大概也没有这种效果吧?

更别说,当这些冲的比兔子还快的敌人靠近己方阵地之后,火力密度更是突然提升了一大截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已经被子弹风暴压的抬不起头的德军指挥官,只能嘶嘶力竭的高喊,

“炮组!炮组!开火!”

但是很快德军指挥官绝望的发现,因为刚刚占领阵地就被敌人抓住了一个不存在的timing打了一波。

刚刚展开的迫击炮组和加强给自己连队的反坦克炮组,已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,就被敌人明明没有出现的侧翼攻击部队端掉了。

而那个明显不好惹的大块头,不仅已经冲到了他的脸上,还试图和他进行一场单挑。

结果么,自然是已经意识模糊的德军指挥官,快速的失去了人生中的五年。

“哼,臭虾米,一点意思也没有。”

在战争直觉指引下,破开德军原本并不存在的部队结合部,并迅速抢回了这一区域最重要至高点的warboss,在感觉到无聊之后又回到了薯条君的内心深处。

留下稍微有点懵逼的薯条君,面对正在这个制高点加固阵地的,只差一个名字就可以成为薯条旅新部队的苏军连队。

(一些解释:

1、“破烂”版冲锋枪

在积分不足的情况下,被“图司机”等人成本指标卡死的薯条旅装备部,因陋就简制造的冲锋枪,可以理解为苏式司登冲锋枪。

当然在这种情况下,会在武器设计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必然是“大耳”的绿皮式设计哲学。

2、短暂换枪管的间隙

MG-34和MG-42,作为德军在二战中提出的最具革命性的武器概念之一——通用机枪的具体表现形式。

在拥有超乎想象的射速的同时,也因为风冷效率问题,必须面对枪管过热问题。

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德国人又一次开创性的设计了枪管快速更换机构,这让训练有素的德军机枪组可以在2到3秒内完成枪管更换。

这使得对于同期机枪来说都很繁琐的枪管更换,几乎不会影响其火力连续性,再加上德军步兵连队战斗时,会有专职的指挥官协同全连机枪火力。

使得德军步兵连队能在大部分士兵都在使用毛瑟步枪的情况下,火力丝毫不逊于自动武器装备率奇高的美军连队。)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这场短暂时间内发生的连级反击,很快就成了打破战场平衡的支点。

差点被德军之前开挂一样精确攻击,再次切断相互之间联系的“图司机”等人,立即抓住了这一区域制高点带来的优势。

藏了很久的T-34坦克营,立即改变原本的撤退计划。

在德军指挥部发觉自身战线内被嵌入了一个难受的钉子,开始调动力量夺回这里,并因此出现真正的战线缝隙时。

发动反冲击,直插德军被动露出的薄弱地点。

而当德国人惊讶的发现,已经重新恢复效果的空袭,虽然确实给机械化第6军带去了极大损失,但却没有真正损害苏军最核心的坦克力量时。

攻守之势已经易型。

原本在高层干涉下(要求等待特殊部队到达),突然收缩部队间隙,拉平战线的操作获得的,将苏军部队架在了攻击也不是,不攻击也不是的决策困难局面的战略优势。

和这种作战方式下,被极大的弥合了步兵部队面对装甲部队时的劣势。

又在高层干涉下(认为自己已经完成对目标的扑杀,要求务必全歼剩下的苏军部队,获取最大收益),转换为十分冒险的包抄行动后,全部吐了出来。

这让之前有特殊增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