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三九章 会德丰之变(2 / 4)

香江大亨传奇 周老怪 4588 字 2022-04-04

家英国洋行tug&lighter。

这家洋行历史悠久,却发展迟缓,业务也不甚景气,马登选择这样的公司,若不是另有用心,就是愚蠢之极。

马登曾这样解释过:哈同商行等级森严,机制天衣无缝,像我这样的人去那里,很难有什么作为。于是我就去tug&lighter,比较容易受到重用,锻炼的机会也多。

马登在公司做进出口贸易,常在东南沿海跑动,他在香港认识了犹太同胞、嘉道理家族的人。

嘉道理洋行在香港已颇有名气,最初从事股票经纪,后插手电业,入主山顶缆车和中华电力。

马登跟罗兰士·嘉道理年纪相仿,却喜欢与老嘉道理——艾利交谈,他认为艾利是一个非凡的人。

马登起心收购tug&;lighter,正是受艾利·嘉道理的启发。

犹太人是个失去家园(国家)的古老民族,犹太人的团结闻名于世。

马登除去犹太教堂外,很少去犹太会馆。犹太会馆在沪上静安寺附近,原是哈同建造的私邸,但他仅住了两年就捐出来做同胞的俱乐部,哈同在无形中渐成沪上犹太人的领袖。

马登第一次踏入犹太会馆,自然是1920年。5年后,马登再踏进犹太会馆时,身份已是会德丰洋行的大班。

马登收购了tug&;lighter公司。老主人欲告老回英,便把公司以较优惠的价格转让给忠心耿耿、精明能干的马登。

马登接手后,将其改组更名为heelo,中文译名会德丰洋行,会德丰一词,不如太古那般华夏化,而是半中半洋。

如果说会德丰的创建期是1854年的话,那么大概是tug&lighter公司的历史。

马登做上大班,只能算小发达——会德丰只是众洋行中的小矮人。

对呆在冒险家乐园里的犹太人来说,不发迹才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。

马登在犹太会馆,遇到身材矮小的嘉道理父子。他们是来沪上开办洋行,那时的犹太商人,都是把投资分散在香港沪上两地。

马登说:“我这辈子哪都不去,就在沪上发展,远东再找下到第二个像沪上这么好赚钱的地方。你还是把总行迁来沪上算了。”

艾利笑道:“自古城堡不会只开一道门的(希伯莱谚语,意思相当华夏成语狡兔三窟)。”

马登自然深谙此理:分散投资,分散风险。

但是,如果能看准一个方向,倾财竭力进取,收效肯定会比谨小慎微大。

其后二十多年,远东及华夏形势动荡,马登与嘉道理均蒙受重大损失,政治上的事,就是政治家都无法预料。

会德丰的主要业务是船务与贸易,拥有一支跑长江沿岸的内河船队。

二十年代末,世界经济大萧条,航运非常不景气,许多船只泊在港湾,如一堆水上废铁。船价大跌,跌得比废铁还便宜。

而希腊船王奥纳西斯,正是借这个时机发起来的,加登大一家公司的6艘万吨货轮,10年前每艘还值200万美元,那个时候跌至2万美元待售。

奥纳西斯发傻,一下子购进6艘。待二战前世界经济复苏,奥纳西斯终于交上好运。

马登没奥纳西斯这般的“傻运”。他花了10万美元,购入一艘美国太平洋航运公司的二手船,开始了海上运输。

那时的定期客货航班,均由老牌轮船公司垄断,他们自己都在减少航班,马登自然无法挤入。海运业务,有一单、没一单的,勉强维持没亏。

1934年,由于罗斯福的新政,美国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,马登趁船价尚未涨起来,又购入一艘货轮。

当时有人说马登发傻,很快,持这种论调的人不再吭声。

世界经济逐年回升。同时,战争的烟